新闻中心 /News
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扩容“家门口”的健身圈 昆明市82所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盛夏七月,昆明市82所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敞开大门,其中新增的42所学校在7月13日开放首日便迎来市民健身热潮。跑道上跃动的身影、篮球场上的击球声、足球场上的呐喊声,共同构成“家门口健身”的火热场景。这场覆盖全市的体育资源开放行动,正是昆明市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进全民健身的务实举措。
自2024年率先在全省试点39所中小学体育场地假期免费向社会开放以来,昆明市教育体育局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创新模式,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公共体育服务网络。“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不是简单的开门迎客,而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抓手。”昆明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盘活存量资源、扩大增量供给,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跃升至3.05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社区(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有效缓解了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助力全民健身战略在春城落地落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增长。近期发布的《2024年昆明市常住人口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昆明市常住人口达868.7万人。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等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难以满足老百姓对体育消费多元化、多层次、多形态的需求,尤其是在人口居住密度较大的主城区。学校体育场地作为重要的公共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能够有效增加体育场地供给,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健身选择,让广大群众共享体育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
2024年昆明市首批39所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试点向社会免费开放,仅2024年暑假期间预约人数就达1.3万人次,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今年,昆明市开放学校增至82所,将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市具备条件的学校积极开放,基本形成政府、部门、学校和社会力量相互衔接的开放工作推进机制,为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提供经验,切实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为保障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的顺利开展,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印发工作方案,遴选开放学校,召开推进工作会议,保障开放工作有序进行,并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体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场地及器材的安全性,为市民营造良好的健身环境。同时,各学校还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管理,引导市民文明健身,共同维护校园秩序。
聚焦健身体验,昆明市教育体育局明确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时间主要安排在工作日课余时间、节假日和寒暑假,在寒暑假期间和节假日每天开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2小时,工作日开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两小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开放范围和时间。
盘龙区联盟小学是今年新增的开放学校。家住金尚俊园的林奕宇特别喜欢体育锻炼,得知联盟小学开放的消息后,一大早便和家人来到联盟小学锻炼身体。“联盟小学没开放之前就去附近的高校、体育馆等锻炼,距离在3公里左右,今年联盟小学开放实在是太好了,在小区旁就能享受到这么便民的体育设施。”
市民的呼声和需求是昆明市推进体育场地从试点走向深化的动能。在2024年试点开放的基础上,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对全市学校体育场地进行进一步的全面摸底调查,根据学校体育场地的规模、设施条件、安全状况等因素,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具备开放条件、市民居住相对集中且周边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的区域,积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对社会开放,并指导试点学校按“一校一策”拟定各类方案、预案,确保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平稳有序。
“在开放之前,学校已经对所有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对教学区域和运动区域进行了隔离。学校每天都有安保人员、保洁人员和值班教师,做好校园安保和服务工作。”联盟小学体育教师王飞介绍,“联盟小学处于居民小区集中地带,周边居民早已是校园体育的场外观赛者,现在他们可以亲临其间,进一步感受学校的运动氛围。不管是进来散步还是打球,都是全民健身从理念到实践的重要一步。”
此次开放的82所中小学,涵盖了昆明市各县(市、区)的学校,开放场地主要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室外体育设施。主城区人口密集、城镇化程度高、居民健身需求旺盛,在昆明新增的开放学校中,主城区占比超过70%。
为了高效智慧管理,昆明市运用现代智慧化平台管理开放工作,将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纳入“昆明体育”数字平台统一管理,完善体育电子地图、体育场地管理等功能,开发网上预约、保险自助购买、流量统计等服务,指导试点学校做好体育场地设施安全检查,门禁系统、人脸识别系统接入预约平台等工作,实现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线上预约服务全覆盖。
晨曦中的呈贡区师大附属七彩云南小学足球场上,跑步者的脚步与孩童的欢笑交织成曲;夕阳下的五华区莲华小学篮球架旁,居民切磋球技的身影跃动不息。随着昆明市82所中小学体育场地全面向社会开放,曾经闲置的校园体育资源正化作市民触手可及的“健康加油站”,一幅“15分钟健身圈”的活力画卷在春城徐徐展开。
体育场地开放扩大了“15分钟健身圈”的半径,也为密切学校与社会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有利于资源的深度融合和学校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五华区莲华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德润校区执行校长姜海蓉表示,体育场地的开放在便捷周边居民就近健身的同时,也为大家了解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打开了一个窗口,拉近了学校和群众的距离。
“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增进了学校与周边社区的交流与互动。许多市民在使用学校体育场地的过程中,对学校的环境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安全保卫中心主任范全礼介绍,同时,学校也借此机会向市民展示了良好的校园风貌,营造了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促进了校园与社区的融合发展。“从市民反馈来看,大家对学校开放体育场地的举措纷纷点赞,认为这是一项真正惠及民生的好政策,希望学校能够长期坚持开放,周边其他学校在看到我校开放工作取得的良好成效后,也纷纷表示将积极筹备体育场地开放工作,共同推动昆明市全民健身氛围的进一步提升。”
在盘龙区联盟小学校长文绍华看来,体育场地开放是学校开放办学的一个体现,能让更多的人通过走进学校开展体育活动,进一步了解学校的校园文化、办学理念,是家校协同育人的一个亮点举措。下一步将和社区协同,以篮球、足球等项目自助为试点,进一步丰富开放内容,让大家有更多的运动选择。
从39所到82所,从试点探索到生态共建,昆明市以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为支点,撬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将持续优化开放机制,让更多校园加入共享网络,续写健康中国的昆明新篇。当运动成为春城最生动的日常,当校园与社区在汗水中深度交融,一座城市的健康脉动,正以开放之姿,跃动出更强劲的时代旋律。